光明节

每年12月25日,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都会同庆圣诞。在相同时节,犹太人则庆祝同样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光明节”。时至今日,光明节作为一个特别欢乐和轻松的节日为人们所熟知。光明节的主要仪式是连续八天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人们每天点燃特制的八枝烛台上的一支蜡烛,直到第八天所有蜡烛被全部点亮。这使得每个犹太家庭倍感充满光明和温暖。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游戏,分享光明节的传统食物,这进一步营造了节日的气氛。请关注我们的哔哩哔哩账号“CJC-YU”,了解更多犹太节日、文化、历史,和孔幕仁教授(Prof. Cohen)一家一起庆祝犹太传统节日,感受真实的犹太文化。另外,不要错过我们在本文末尾推荐给大家的光明节特色美食食谱,以及有趣的光明节游戏!

安日息与一个神圣、平和喜悦的日子

安息日,犹太人每周的休息日。在这一天里,他们不使用手机,也不看电视,甚至不工作!对于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来说,即使我们认同安息日是一个用于陪伴家人的美妙日子,但要完全戒掉电子产品,确实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一次,中国留学生有幸在孔教授家里亲历了安息日晚餐,并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从苦难中走过千年的古老民族所传承的乐观精神。用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行为,却在这一晚被赋予了神圣与喜悦的仪式感。

中国元宵节和犹太光明节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两个古老而又富有智慧的民族,在许多传统和节日中不经意地有着相似之处。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两个经过淬炼的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文明始终以通透而又豁达的目光注视着流年变换和岁月变迁。对于他们而言,无论经历过多少纷扰与沧桑,始终不变的是他们那耀眼的文明内核以及千百年间传承着的希冀。而中国元宵节和犹太光明节(Hanukkah),则蕴含了两个民族对光明的向往,这份向往指引着一代代人,向着更好的生活和未来不断前行。中国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元宵节,它是春节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浪漫的民俗节日。这一天里,人们往往以“灯”为主题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例如: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等。无独有偶,犹太民族也有着这样一个以“灯”为主题的节日——光明节。光明节期间,犹太人会点燃烛台上的“灯”来庆祝自己的节日。虽说对于犹太人来讲,光明节并不是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节日,而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不屈不挠的犹太先民对外族统治的英勇反抗,但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一天已经充满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奥运会上的犹太人

犹太人通常以其学术成就和商业才能闻名。确实,古犹太人对于古希腊人所崇尚的完美身材以及创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行为是持批评态度的。传统犹太人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教育和商业上。但如今,许多犹太人也已经逐渐融入了周围的大众文化——包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您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有犹太运动员的身影吗?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的 15 位。他们分别代表世界不同国家参赛,以加拿大、以色列和美国为主。我们不仅将比较他们的竞技水平,而且也会介绍他们连接自己的犹太血统的不同方式。事实上,我们从这些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当今的年轻犹太人对待犹太古老传统不尽相同的态度——从坚定的支持到刻意的回避。

斯皮尔伯格

你看过电影《大白鲨》吗?就是那部讲述一条凶狠的大白鲨袭击海滩游客的大片。还有《侏罗纪公园》呢?那是一个关于复活恐龙的主题公园的科幻电影系列。如果你看过这些电影或下面列举出的众多传奇电影中的任何一部,那么你一定对它们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不陌生!但你知道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吗?年轻时,他曾为自己的犹太血统感到羞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越来越认同犹太文化。如今,他已经成为犹太裔美国人的重要代表。用斯皮尔伯格自己的话来说,“我整个职业生涯所做的所有事情中,最引以为豪的两件事......一是向年轻一代讲述传达大屠杀的历史。另一件就是致力于使如今的犹太社区变得更为紧密,让犹太青年参与进来,支持艺术、学会宽容并为实现社会的正义而努力。”

不经彻骨寒,怎得梅花香?——芝加哥访谈

几天前,阳光下的芝加哥,我们走访了斯莫尔女士(CHAYA SMALL),一位出生在波兰、曾流亡于日本和中国上海的犹太女士。87岁的斯莫尔女士深深地热爱中国文化,她的家竟然像我在北京的家一样,充满了中国气息。。。。生离死别的痛,曾经重重地打击了斯莫尔女士一家,从弗拉迪沃斯托克逃亡到日本又辗转到中国上海,这一路她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

亨利·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是 20 世纪最著名的外交官之一。 在他的众多成就中,最重要的是作为美国国务卿重启了中美关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他的著作《论·中国》于 2011 年出版,并于 2012 年被翻译成中文。该书源自于他本人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交往经历,并用西方的语汇解释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有趣的是,基辛格也是犹太人。这无疑有意或无意地塑造了他的人生观。 基辛格成长于1930年代的德国。受到纳粹反犹太主义的压迫,他随家人移民到美国。 与他同时代犹太人们大多都经受过迫害和逃亡带来的创伤,但这并没有妨碍基辛格在新的国度打拼,并最终先后在学术界和政界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我不说女性权利——而是强调宪法原则赋予每一个男女公民的平等身份。”——鲁斯·巴德·金斯伯格。2020 年 9 月 18 日,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去世,享年 87 岁。她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自 1993 年以来一直作为美国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之一奋斗在法律前线。你可能听说过她的名字,因为她一生都在为不同性别和不同族裔之间的平权而努力,并因此闻名遐迩;但是你或许不知道她也是犹太人。 尽管与许多现代的犹太女性一样,金斯伯格法官并没有严格遵守所有的犹太习俗和传统, 但她是犹太教会的成员。金斯伯格法官不仅庆祝传统的犹太节日,也会为犹太社区声援。 此外,她的犹太文化背景在她的人生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激励着她。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第二部分

在我们上一篇博客文章中,我们讲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科学家职业生涯、他逃离纳粹德国的故事、他对犹太民族尤其是以色列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切。在本篇博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他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他的第二故乡——美国的生活。和20世纪初绝大多数的德国犹太人一样,爱因斯坦并不是犹太教的信徒。这也意味着他并不遵守那些古老的犹太传统和习俗,如参加会堂礼拜、庆祝犹太节日、吃洁食等。尽管如此,他和其他所有犹太人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有着强烈的民族团结感。爱因斯坦视犹太人为自己的族人,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上海,谢谢你!来自一位犹太难民的心声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7年的上海,照片中的红衣女士是一位来自芝加哥的犹太人,查亚·斯莫尔,1934年生于波兰。照片中,她正在请街上的一位先生帮她找一个地址:辽阳路281号。她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上海,为什么要寻找这个地址?她给别人看的是一张怎样的照片?这位年迈的犹太女士和上海又有什么渊源? 事情是这样的:查亚·斯莫尔女士小时候曾是来自欧洲的难民。1942年,8岁的她和家人来到上海,直到1946年,她总共在上海度过了4年时光。那么,他们来自欧洲哪里?又是如何到达上海的? 下面我们将了解她的故事:一个关于挑战、勇气和善良的中国人的故事。我们还将看到查亚·斯莫尔女士给这位先生看的那张照片——那是她童年时在战火纷飞的上海拍摄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