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无疑是20世纪一座照亮人类科学发展的明灯,但他更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和社会运动者。他的一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并先后生活于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以及美国。身为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深刻体会到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负有怎样的责任,还深知平等和人权的可贵。他拥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曾数次公开发表反战言论,其中包括知名的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各国人们团结起来,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继二战之后发酵。
上海犹太遗址—―当今文化和外交的名片
在上海摩西会堂的对面,白马咖啡馆的入口花园里,一座雕像最先吸引人们的眼球。一位年轻的中国女人微微弯腰,风将她的裙摆吹起,她一手撑伞,另一只手伸向一个浑身上下湿漉漉的犹太小孩,仿佛下一刻就会将这个犹太小孩揽入怀中,用她温暖的怀抱为她遮风避雨。这组被命名为《风雨同舟》的雕塑刻画得相当传神,其寓意也十分深刻,那时的中华民族正遭受着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和压迫,但当犹太难民向中国人民寻求帮助和保护时,我们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贡献出爱和勇气去接纳他们。摩西会堂、白马咖啡馆以及犹太难民居住区、马勒别墅等一批犹太人兴建起来的建筑,风格迥异,有文艺复兴式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西班牙风格、英国乡村别墅风格、北欧风格等。犹太难民来自世界各国,他们建造的“万国风格“的建筑,生动的记录了当年犹太人在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生活痕迹,如今也成为上海万国建筑博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逾越节家宴
逾越节是最受欢迎的犹太节日,这是一个春天的节日,在希伯来语中它还有着另一个名字“春日庆典(HAG HA-AVIV)”,因此类似于中国的春节。逾越节以每年犹太历法7月15日的日落为始。2021年的逾越节是公历3月27日。非常正统的犹太人会用七天七夜来庆祝这个节日。第一晚的仪式是最重要的。逾越节的节日餐食被称为“逾越节家宴”(SEDER)。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意为顺序或是安排,这是因为在逾越节,犹太人们遵循预先安排好的顺序展开仪式,这些仪式包括吃一些特殊的食物、进行一些活动、诵读经文、唱歌等等。逾越节家宴的仪式非常有趣,以至于非正统的犹太人,也就是平时不严格遵守犹太教习俗和信仰的人,也都乐于参与。第一晚的仪式是为了纪念古代犹太人的一段历史,也就是犹太人从埃及的奴隶制度中逃离出来的故事,这仪式让年轻世代和年长世代齐聚,因此同时也是一个家人团聚难忘的的美好时间。
中国新年和犹太新年
中国春节的起源包含有谢天地神灵、祖先崇拜、神话故事、祭祀活动以及祈福辟邪的因素。对于兼具信仰和世俗两种成分中国新年来说,我们也很难在两者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春节反映出长久以来农耕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塑造和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人民来说,庄严仪式使人们保持了对节日的尊重和敬畏,从而使得家庭的秩序得以巩固,提醒人们除旧布新、领悟亲情、感恩图报。从另一方面来讲,节日期间的欢愉气氛亦让在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得到放松和调节,为来年的奋斗积蓄力量。犹太人的新年则具有颇为鲜明的宗教色彩,它起源于犹太人独特的民族经历和宗教信仰,还可以在犹太宗教经典中找到新年的依据。犹太新年需要忏悔,并且新年与随后的敬畏十日、赎罪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节日带来些许肃穆的意味,但从整体上来说犹太新年辞旧迎新,纪念上帝创造天地、纪念虔诚的亚伯拉罕献祭以撒,主旋律还是轻松欢快的,表达出犹太人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望。
中国人与犹太人的新年
牛年的即将到来令人十分振奋。尽管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很多庆祝活动不能举行,但也正是如此,我们得以沉下心来思考一些真正重要的事,例如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两个几乎一样古老的民族,是如何在平常时节和疫情下的特殊时节来庆祝新年的。两个民族的庆祝方式自然有所不同,但也不乏相通之处。
犹太人眼中的诫命
诫命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MITZVAH,意为上帝规定的义务。圣贤们罗列出了共计613条诫命。其中一些是正面积极的,比如孝敬父母的义务、施舍慈善的义务;还有一些是消极的,比如禁止谋杀、偷盗和撒谎的行为等。犹太人相信,遵守这613条诫命可以使人变得完美。
犹太人眼中的神(二)
如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一样,现代犹太教一神论的主要敌手是现代无神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认为自己在科学和理性的指引下会生活得更好,至于那些关于神的古老观念,在当代社会中早已过时了。犹太人对这种观点的回应有着深远的根源,早在犹太人大流离时代,也就是公元70年在罗马人毁坏耶路撒冷圣殿后,犹太人被迫流离失所的时代,他们便用他们对上帝的理解来回应来自无神论的挑战。
犹太人眼中的神(一)
即便是今天,仍然有很多人相信着上帝的存在从多个层面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在本篇博文中,我们将试图讨论对神的观点在犹太文化中是如何发展的。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尝试总结犹太的一神论思想在圣经旧约时代是如何兴起的,以及为什么这种思想在今天讨论起来仍然有趣。
犹太民族的起源(四)
在一个社会的危机时刻,是否有一个有才干的领袖来力挽狂澜是至关重要的,圣经中所记录的文士以斯拉(活跃于公元前480年至440年)就是一个例子。
犹太民族的起源(三)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摧毁了在耶路撒冷矗立了几个世纪的所罗门圣殿,并将犹太人驱逐出了以色列的领土。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巴比伦后,允许犹太人返回以色列重建圣殿。于是重返故土的犹太人于公元前516年再次建立了新圣殿的地基。年轻人们欢欣鼓舞,而老人们却不为所动,甚至仍在拭泪,因为他们认为眼下的远远比不上昔日所罗门王圣殿的荣光。谁的反应是正确的?孰是孰非,请阅读下文了解犹太人的复兴。